一个91岁,一个19岁;
一个是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,一个是朝气蓬勃志愿者;
他们年龄相差72岁,在和平年代,在志愿者活动中,他们在一起结对子、话成长。
这一幕,是发生在永利总站ylzz欢迎你的感人场景:学校离休老干部、年逾九旬的黄继光生前所在营老战士、照顾病妻50年如一日、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魏迪仁,与大学生促膝而谈,共同缅怀先烈,不忘初心。
长期以来,学院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和学生特点,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、方式以及活动载体等,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。学校先后荣获湖北党建工作先进单位、服务湖北发展先进高校、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。学校已连续六届荣获“湖北省文明单位(校园)”荣誉称号。
“美人之美”:美哉志愿者
“头痛左右太阳穴,风池风府一样攻,连捏带按十余次,须臾头上即觉轻……”乍一听,人们会以为这是中医学徒在背诵古方。其实,这是该校“致美尽孝”志愿服务队的学生们在勤练本领,旨在为学校师生、宿舍管理员、福利院老人提供免费义务理疗服务、康复指导训练和健康养生服务。
“学校专业建设要围绕地方产业需求,人才培养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,”学校校长朱虹强调,“要以贡献求支持,以服务求发展。”
学校把专业建设与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志愿服务精神有机融合,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“感恩、责任、忠诚、奉献”育人理念,每个教学院结合专业特色成立志愿者服务队,指定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,将志愿者按所学专业、个性特长等进行分类培训、精细管理,实现职业技能与志愿服务相互结合、相互促进、共同提升。
比如,学校美容学院依托以教学为主、社会服务为辅的医学美容实训中心,建设“致美尽孝”志愿服务基地,“校内美容院”、会务活动化妆室、亚健康咨询理疗室、环保服装宣传展示厅、志愿者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室等一应俱全。
近几年,在“致美尽孝”志愿服务队的倡议下,学院持续开展“宿管阿姨美化我们的环境,我们美丽宿管阿姨的容颜”主题活动,累计志愿服务17976人次。
“各美其美”:美在志愿行动
身穿红马甲,齐唱奉献歌。“在每个周末参加各类志愿活动,是我们很喜爱的双休模式,既锻炼了专业技能,又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,特别有意义。”来自云南的饶思敏和室友丁福雨都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,她们在课余时间长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,一坚持就是两年多。
学校结合高职学生身心特点及兴趣爱好,先后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、义工社、科普志愿宣传队、医疗志愿服务队、孝文化艺术传承与教育志愿服务队、文艺表演志愿服务队等公益团队。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,组织师生志愿者进社区、进农村、进企业、进家庭、进军营,开展送政策、送教育、送健康、送欢乐、送科技等“五进五送”主题活动。
截至目前,永利总站ylzz欢迎你设有校级(院级)志愿服务团队16个,在校生每年进行“志愿汇”网上登记注册的青年志愿者有6677人,每年参加校内外活动达60余场次,服务项目涉及文化教育、信息技术、医疗护理、家电维修、物流商贸、建筑施工等专业领域。
学校义工社曾获“湖北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”称号,“义工行天下”被评为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品牌。学校农机家电义务维修志愿服务队被省团组织、省志愿者协会评为湖北省“本禹志愿服务队”示范团队,“孝心护理志愿服务队”、“致美尽孝”志愿服务队等5个服务队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志愿者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,护理学院团总支被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。
经过多年努力,学院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,涌现出“全国道德模范”“全国孝亲敬老之星”“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”“湖北省道德模范”“湖北省最美红十字志愿者”“感动孝感人物”“孝感市十大孝子”等十余人次,形成了“道德群星”现象。
“美美与共”:美载志愿精神
孝感市是孝文化之乡,董永、黄香、孟宗等孝子故事驰名古今。学院充分发掘中华孝文化资源,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,将志愿服务与弘扬孝德文化结合起来,提出“德技并修,志愿服务,立德树人,以孝育人”的文化理念。探索成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通过抓结合、促融合,统筹全校志愿服务工作。
着力构建“学校文明办、校团委、各二级教学院、学生志愿服务团队”工作体系与联动机制,提出“服务规范化、队伍专业化、工作项目化”的工作要求,有序开展“一对一帮助孤寡老人、一专多能做义工”等系列活动。在全校上下形成“人人都是志愿者,人人争当志愿者”的良好志愿氛围。
无论是教师,还是学生,不同的学院、不同的专业,却可以因为共同的志愿活动形成交集,来自口腔医学院的徐峥等同学,在指导教师周雯的带领下,共同承担学校省级科普基地“孝文化艺术传承与教育基地”的义务讲解工作,一年下来接待数万人次参观,他们出色的解说深受来访嘉宾的赞许。
学校专门制定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实施意见,把志愿服务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,深化学分制改革,完善学校素质教育培养计划、学生操行评定办法、团员量化考评细则等,让职业技能培养与志愿服务活动同频共振,打造志愿服务的高职品牌。 (陈 灏)